我院眼科高新区院区进校园,将为苏州新区3万中小学学生开展公益视力筛查

我院眼科启动秋学期校园公益筛查

9月初,我院眼科高新区院区明基医院太学眼科2025秋学期校园公益筛查正式启动,将为新区实验小学校、苏州外国语学校等近20所学校约3万名学生提供专业视力检查,携手家校共护学子清晰视界。

公益视力筛查进校园

public benefit activities

新学期开始,孩子们回到了校园。在关心学习成绩的同时,我们也千万不能忽略孩子的视力健康,很多家长都有过这样的疑惑:

柚子茶

为什么筛查和医院检查的数据不一样?

球球

是不是学校的筛查“不准”?

H.W

该怎么看筛查报告上的数字呢?

(我院眼科筛查告知书)

3-4岁儿童

视力0.5(4.7)

5-6岁儿童

视力0.6(4.8)

7岁以上儿童

视力>0.8(4.9)


如果您发现孩子的筛查报告显示视力异常,请一定要重视,应该尽快带孩子到专业眼科机构做进一步检查。

校园筛查:目的是早期发现,起到预警作用

早发现 早预防 早治疗

(我院眼科视力筛查现场)

校园筛查是“侦察兵”

校园视力筛查最主要的特点是快速、覆盖面广,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对大量学生的初步检查。我院眼科为学生进行“小瞳电脑验光”(非睫状肌麻痹验光)及视力检查,就像一名“侦察兵”,目的是找出那些可能存在视力问题的孩子,实现“早发现、早关注”。

筛查“偏差”并非“错误”

因为低龄孩子配合度可能不高,或者因为“假性近视”等因素,校园筛查的结果和专业散瞳验光有差异是正常现象 筛查的首要目标是“不漏筛”,而非追求绝对精准,其价值在于及时发出“视力预警信号”提醒家长关注孩子视力健康为后续干预争取时间。

专业复查:精准诊断,为后续干预提供依据

早发现 早预防 早治疗

散瞳验光

专业机构开展的散瞳验光(静态屈光检查),才是判断近视与否、制定防控方案的科学金标准与校园筛查不同,它通过滴眼药水散瞳,强制睫状肌彻底放松,让眼睛处于“调节静止”状态,从而可精确检测出真实屈光度数,并可有效区分 “假性近视” 与 “真性近视”。

眼轴/曲率监测

定期测量眼轴长度,可以比普通验光更早、更准确地发现近视发展趋势,也能客观评估防控手段(如配戴OK镜、离焦镜等)是否有效,为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方案提供关键依据。

必不可少的视功能检查

视功能检查是评估双眼协同工作能力的系列测试,远超普通验光。它能发现调节、集合、融像等隐藏问题,精准定位视疲劳、近视加快等根源,是制定个性化矫正方案和有效防控近视的关键依据。

家、校、医共同努力,守护孩子眼健康

早发现 早预防 早治疗

“数据不准”的误解根源在于将 “筛查” 等同于“诊断”。事实上,二者结合才是科学防控的关键,我们向家长发出以下倡议:

1.重视筛查结果:

家长需及时查询孩子视力健康档案,若发现视力低于正常水平,不可忽视或质疑,应将其视为 “视力健康提醒”并认真对待;

2.及时进行专业复查:

如果报告提示异常,务必带孩子到正规专业机构进行散瞳验光等全面检查,明确真实视力状况;

3.坚持长期防控:

筛查视力即便1.0(5.0),也要做到放心但不放松,培养孩子良好的用眼习惯(如控制电子产品使用、保持正确读写姿势、保证户外活动时间),每三个月定期监测视力变化。如果明显异常,一定要在医生的建议下,选择合适的近视防控方式。

多种近视防控手段如何选择?

早发现 早预防 早治疗

离焦镜

降对比度眼镜

OK镜

目前市场上有多种近视防控镜片,可根据孩子具体情况选择:

角膜塑形镜(OK镜):

夜间佩戴,白天摘镜的“黑科技”,OK镜通过逆几何设计重塑角膜形态,形成周边视网膜近视离焦效应,是公认的近视防控三驾马车之一。适用于

①年龄≥8周岁、近视≤600度(具体度数依检查而定)

②角膜形态健康的青少年

③近视增长迅速想要延缓近视增加的青少年

④白天因工作需要不能佩戴框架眼镜的成年人

离焦镜片:

近视防控性价比高的“入门首选”。无特殊的年龄限制,近视矫正范围广。采用中央矫正区+周边离焦区双光学设计,通过光学离焦原理延缓眼轴增长。优点是无需接触角膜,佩戴门槛低,护理成本小。

降对比度眼镜:

适合调节能力差、近视增长快,其他防控手段效果不佳的孩子。采用点扩散(DOT)近视控制技术,通过降低对比度信号强度模拟大户外低对比度环境,从而减轻视网膜不良光刺激。

其实我们常说的光学手段,除了有OK镜、离焦框架镜,还有离焦软镜等。如果近视增长迅速,可以通过防控镜片联合低浓度阿托品的手段来延缓近视的增加。但是具体适合哪一种防控手段,一定要尽早到院检查!